式微的国画:题材内涵的简化
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,自古以“梅兰竹菊”等传统题材为精神符号,承载着道德品格与文化隐喻。然而,随着时代变迁,国画题材的内涵逐渐被简化,许多现代作品仅停留于形式模仿,传统意象背后的文化深意日渐流失。这一现象背后,既是艺术表达方式的转向,也是文化传承断裂的缩
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,自古以“梅兰竹菊”等传统题材为精神符号,承载着道德品格与文化隐喻。然而,随着时代变迁,国画题材的内涵逐渐被简化,许多现代作品仅停留于形式模仿,传统意象背后的文化深意日渐流失。这一现象背后,既是艺术表达方式的转向,也是文化传承断裂的缩
古人写梅,有遥寄相思的寒梅,有月下疏影的幽梅,有凄风苦雨的愁梅,有清绝冷艳的孤梅……这些梅花浸润着古代文人或落落寡合,或凄婉孤独,或孤傲标格的情感与思绪,往往拘泥于个人的一方狭窄天地。情虽至,格局尚小。
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,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,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。那时候,先生的年龄,已近八十了,身体虽稍清瘦,而精神却很充沛,每日上午大概作画,下午大多休息。先生平易近人,喜诙谐,休息的时候,很喜欢有熟朋友和他谈天。